【“我与《黄山日报》”征文㊶】陈琪:我与日报长相伴

2023-12-10 05:16:12 新闻中心 1

 

  年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伴随着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史车轮滚滚向前,本年5月,由变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“黄山日报”将迎来创刊70周年。这一刻,咱们感慨万千,既有春华秋实收成的高兴喜庆,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谢感恩,更有对美好未来的神往神往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决议从即日起展开“我与《黄山日报》”主题故事征文,一同回忆携手走过的难忘年月,回味那些辛苦高兴的美好过往,留念互相伴跑的风雨征途,抒情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。

  征文活动至3月底完毕。征文以有故事、有细节、生动感人者为佳,也可一事一议,篇幅1500字以内,附材料图片或作者作业日子照若干张。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(新媒体)选登外,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,到时将颁发获奖证书、奖金或物质奖励。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。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。欢迎各位热心参与,积极投稿。

  脱离作业岗位了,每天仍是要在手机上刷刷《黄山日报》,尽管罕见了油墨的芳香,但那种怀旧的情感仍然还在。回想这几十年来,岗位不断地改变,但我一向与《黄山日报》一向相伴,那些与报纸相关的作业经历仍然让人难以忘怀。

  1981年招工进祁门县林化厂作业,其时厂里产品非常热销,但作为提炼松香、松节油的燃料大部是成长周期长的常绿阔叶杂木柴,对森林资源维护是有必定影响的。1982年后厂里对出产锅炉进行了改造,以煤代柴,不只减少了森林资源的耗费,而且还节省了本钱,提高了产品的质量,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。为此我写了条简讯,《祁门县林化厂变革燃料作用好》被报纸刊发,受到了厂领导的好评。尽管这简讯只要几十字,但这是我第一次写稿,天然心里非常激动,从此我与《黄山日报》结下了深沉的缘份。

  1994年我到祁门县林业局作业。其时正是林业变革初期,农人是“有山无钱”,而国企和社会上是“有钱无山”,怎样打破林业变革的瓶颈,国家也处在一个探究阶段。这年的三月,经同意祁门县公营大洪岭林场将二十前“错”栽在雷湖乡间分村山上的树采伐新造林,场、村按份额分红,乡民们在家就拿到了股份分红,一会儿激发了两边的造林积极性。我当即写了《树在山上长,岂能家中穷》的新闻,第二天就在《黄山日报》头版刊发了,引起了较好的反应。随后《安徽日报》《我国林业报》以及中央公民广播电台也转登与播发。这条新闻应该说对其时的林业方针执行有着显着的指导作用,在年度新闻评比中,别离取得安徽省及我国新闻奖二等奖。

  1997年8月我调到祁门县文明旅行局作业。众所周知,祁门县旅行起步相对较晚。但有最大的金牌”祁门红茶“。1979年7月,观察黄山时说“祁红国际有名,你们祁红、绿茶搞小包装,包装必定要搞美丽,当留念品。”小平同志的说话为祁门茶乡描绘了宏伟绚丽的蓝图,为旅行服务产品经济指明晰展开趋势。2003年《黄山日报》策划作“小平观察黄山二十五周年”专题,我结合祁门旅行产品的情况写了“为了小平的嘱托”,总结了25年来,茶乡公民按着设想的宏伟蓝图,全力展开旅行经济的实践,展现了祁门茶叶经济如火如荼,文稿很快在头版头条刊发,取得社会杰出反应。

  1999年,上海有关部门展开留念上海豫园建园440周年活动,时任党和国家首要领导人怅然题写“海上名园”题词。为了体现古代园林的文明内在,上海决议选用黄山市内的天然原石以刻勒题词。依据省市的指示,寻觅这块原石使命落到了祁门。为了尽快地寻访这块”名石“,我与上海豫园的作业人员在牯牛降大山里接连寻觅一个多月,总算选中了一块紫红色的花岗岩原石。这块呈“山”字形状的石头,经溪流终年冲刷显得古拙、圆润、有光泽。这个巨大原石正面勒刻“海上名园”,反面标示“此石采自黄山牯牛降”,成为豫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完工开幕当天,我第一时间写成音讯,第二天就在《黄山日报》《安徽日报》上刊发,大大地提高了祁门县和祁乡旅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  在《黄山日报》的大力宣传下,祁门县文明旅行资源维护使用得到了提高,祁门县文明遗产敏捷得到加强,文物维护,非遗申报各项作业也走在全市前列。

  2008年后,我调到安徽我国徽州文明博物馆作业,与《黄山日报》联办“徽州文明”专栏,除了日常的展览展现外,一起重视的是徽州文博范畴。我也常常成为专栏作者,一些相关徽州村庄的文明散文屡次在省级副刊评比中获奖。

  四十多年的作业年月,让我与《黄山日报》凝结了不一样的情感,用报、读报已成为我一种日子小习气,在这份赋有营养的精神食粮相伴下,我一向惬意而踏实地走好每一步。


导航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